首页 > AG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AG真人国际官方网站|《大连晚报》斩获金银铜最佳各一

发布时间:2025-10-15 17:59:36    次浏览

72岁老汉当搬运工20年为子还债。《洛阳晚报》赵朝军 慈母手中线孝子一行泪。《辽沈晚报》姜旭 法官“判”不孝儿垃圾池里过一夜。《扬子晚报》宋峤 耳蜗孩子的世界。《兰州晚报》甘霖 遗址上的慰安妇。《桂林晚报》游拥军本报记者张晓帆诚信老人王月申当搬运工20年,终于在72岁那年,为儿子还上了所有的债务。拿着账本,老妻喜极而泣,而他如释重负。这动人的一幕出现在荧屏上时,所有的评委都感受到老人的笑容所传递的力量……3月28日,“2014年度全国晚报优秀新闻照片”终评在大连举行。随着一张张优秀照片的展示,刚刚过去的2014年如同电影回放,体现了全国晚报摄影人对新闻事业的忠诚与追求。“2014年度全国晚报优秀新闻照片”评选由中国晚报摄影学会主办、大连晚报承办。来自全国百家晚报的新闻摄影作品,经过一个多月的网上公示、全国20家晚报摄影评委的初评,最后由全国七家晚报总编辑和中国晚报摄影学会组成的终审委员会审核通过。为了更切合晚报特点,今年的评选不再沿袭以往的9项分类,改为“单幅”、“组照”两大类评选。同时增加了“2014年度全国晚报最佳图片版面”评选。本报摄影记者收获颇丰。首席记者李传报凭借《百岁传奇》获组照类金奖,摄影记者张瑜凭借《失明老人训练山羊导盲》获单幅类银奖,摄影记者王士俊凭借《于景涛救人蜇亡23天后被授予“见义勇为”称号》获单幅类铜奖。出版中心编辑王颖的《新闻快拍》获最佳图片版面。2014年是难忘的一年。获奖照片中,有抓拍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稻城县桑堆乡乡村教室门口出现的可爱一幕,有对近千群众送别烈士骨灰的动人场景的生动记录,有对为救儿子绣制“清明上河图”手上扎出无数个针眼的慈母身影的深情捕捉,还有女子监狱里有一抹亮色,更有对云南鲁甸地震灾区中一个细节的定格……每幅背后都有一个或惊险或深情或温婉或动人的故事,更凝结着晚报摄影人的心血,代表着摄影人对人生与社会的深度观察与思考。组照金奖作品《遗址上的慰安妇》由《桂林晚报》游拥军所摄,照片主角是广西境内已知存世的最后一位日寇慰安妇、现年90岁的韦绍兰老人。去年12月2日,老人坚持着来到当年被凌辱的荔浦县马岭镇德安村沙子岭屯,一个被当地人称为“五空头”的房子,就是目前全广西唯一一个可以确认的慰安所旧址,这是老人事后唯一一次到此。漫长的人生中,因为曾经有过的慰安妇的经历,老人一直离群索居,不愿与人交往。记者的一组照片,色彩凝重、气氛压抑,如同无声的控诉,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重温,具有格外的力量。版面有限,本报只能撷取部分金奖照片,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