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AG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AG真人国际官方网站|三十年的“兼职”,放不下——记济南市检察院检察官、司法会计师于朝

发布时间:2025-10-15 17:59:36    次浏览

作者:赵正杰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显要位置注明来源山东省人民检察院(微信号sdjiancha)与作者,并在“阅读原文”处附加原文链接。 人物链接:于朝,济南市检察院三级高级检察官,会计师,兼任全国检察机关司法会计专业指导组组长、全国检察机关教育培训讲师团成员、山东政法学院兼职教授。受最高人民检察院命令以及外省市检察机关聘请,参与办理了中央“2.13”专案等一批疑难刑事、民事案件,两次荣获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原创司法会计学科理论,已发表个人著作8部、合著3部、参编教材1部及数十篇论文,其中多部著作被大学选作本科教材及考研参考书。司法会计学,新兴的边缘学科,知名度较低,即使今时今日它的影响力仍旧被限定在一个特定的圈子里,关于它的理论研究在之前几十年更是长期处于空白状态。然而,济南市检察院于朝,专科学历出身的他却对此已经进行了长达三十年的理论研究。于朝是济南市检察院的三级高级检察官,司法会计学研究是他的“兼职”,但他却是这个“兼职”专业的执牛耳者。从一张白纸起步,于朝独立创建了一套系统的司法会计学理论,并已被广泛应用于该领域的司法实践、理论研究和大学教育,同时,他也收获了各类头衔——全国检察机关司法会计专业指导组组长、全国检察机关教育培训讲师团成员、山东政法学院兼职教授……这些是他的荣誉,是对他三十载艰难“创业”的肯定。然而,荣誉与肯定的背后是已58岁、患有癌症的于朝对他的专业的担忧。求学偶遇“奇葩”案,“较真”让于朝踏上研究路70年代末,于朝被选调到济南市检察院。为了弥补法律知识不足,他先是读夜大,后又考上了华东政法学院函授部,孜孜不倦地学习法律,成为他这一时期的主要业余活动。也是在这个期间,他发现不同会计师在同一案件的司法会计鉴定中会出具内容相反的鉴定意见,这让他百思不解:既然是科学鉴定,那么就应当有标准,在同一标准下怎么可能出现相反的结论?“遇到这个案子很偶然,因为当时涉及司法会计的案件太少了。”于朝告诉记者,“当时我就一直纳闷,这个案子怎么会一审根据一份会计鉴定判的是无罪,再审根据另一份会计鉴定判决的结果却截然相反呢?”有问题,就要寻求答案,这是于朝做事的态度。于是,他在工作、求学之余展开了调查。经过多方考证,于朝终于搞清了一个重要原因:司法会计鉴定还没有专用的操作标准,就连系统理论都还是空白。于是,他给老师写信,请教标准与理论的问题。老师托人捎来油印的《司法会计》讲义,他当即读了一遍,却发现这是《会计学原理》的翻版。司法会计到底是什么?司法会计鉴定是否具有科学性?司法会计理论能否成为一门新兴学科?等等。一连串的问题在于朝脑海中不断涌出。无意中触发的研究激情加上性格中的“较真”劲儿,让于朝一步步走上了司法会计理论的研究之路。 面对诸多困难,于朝回忆:我是工农出身,是乐天派1984年8月,经过两年多的准备,刚刚结束四年业余苦读的于朝,在灯下铺开稿纸,开始了创立司法会计学科理论的艰难“创业”。此时,摆在于朝面前的困难逐渐突显出来。作为检察机关的一名普通干警,于朝想研究这门新兴学科,必须搬开“三座大山”:一是,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科研技能训练,不清楚构建一门新兴学科理论该从何着手;二是,无法搞到研究资料,别说司法会计资料,就连一般的法律、财会书籍都很难买到;三是,缺少研究精力和时间,在本职工作外再搞理论研究,精力和时间都无从保障。“当时还真没想太多,也没感觉到多大压力。我是一个乐天派。”满带笑容的于朝一如既往的乐观。没想太多,可困难摆在那里,要想继续研究下去,就必须解决这些难题。又是什么支持着于朝继续走了下去?“我是工农出身。”这就是于朝的回答,言简意赅。50年代出生的于朝,与大多数同龄人有着近似的经历:上山下乡当农民、回城做工人,他还从事了会计、保卫、材料员等管理工作。正是青年时代艰苦生活的磨砺,造就了他无畏无惧、吃苦耐劳的品行与韧性,支撑着他搬开了一座座“大山”,步履艰难却又坚定地走过了三十年的研究之路。 怎么做研究?于朝回答:放在脑子里,不断思考很多人好奇,在学历“不高”、没有好的研究条件的情况下,于朝究竟是怎么创立一套系统的理论的?于朝对记者做了回答:“把问题放在脑子里,不断地进行思考。”于朝说道:除了晚上做学问,几乎所有空闲都被他用来思考问题。骑自行车上下班的路上他在思考,坐公交车他也在思考。骑车撞汽车、撞电线杆、撞马路崖,公交车坐过站是常有的事。有次撞的一只手肿了起来,他用“一指禅”继续操作计算机。“当时想问题想得经常走神,以至于老婆、孩子都不放心。”于朝说道这里停顿了一下,“不要一个人过马路。这是我家里人常叮嘱的话。”研究创建一门新兴学科的理论,需要的不仅是思考,还有牺牲。关于牺牲,于朝有自己的看法:人们为社会发展而必需做的很多事情都与养生之道背道而驰,但有些人去做了,这就是所谓牺牲。他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而且一做就是三十年。三十年间,针对无科研经验的情况,他拆析所有学过的学科理论,揣摩各种理论的逻辑结构(仅《法医学》就读了三个月的时间),从中探求立科规律;无科研资料,他勤学勤问,在向学者、专家、同事、同行的请教、讨论中不断获取研究所需信息和技能;无科研时间,他只能夜以继日。 退休了还继续做研究吗?于朝只说了一句:“放不下。”三十年,对人类发展历史来讲,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人而言,则意味着半生的经历。三十年,于朝从事司法会计理论研究已经三十年,如今已经58岁、身患重病的于朝在退休后是否还继续从事理论研究工作,于朝在记者提出问题时,没有做出回答。“放不下。”临分别,于朝告诉记者,“身体不行,得找个‘接班人’继续研究下去。”——这不是承诺,这只是他的坚持,一如既往的工农出身的“乐天派”风采!